一、应试技巧:
(使用方法:仔细阅读,深刻体会;考时应用,考后对照)
1、选择题
①根本原因(或根源)、根本目的类: 注意推理选项之间的关系,
一般来讲,经济基础、维护统治、发展生产力、调整生产关系等相关选项当选。
例如:纵观中国古代历史,尽管农民不停劳作,但农业生产始终没有解决温饱问题。这种现象的根源是:
A重农抑商政策的阻碍 B人口增长过快
C农民赋役负担沉重 D自然经济的牢固存在
②实质、本质类:现象是题干的直接概括或反映,本质和实质是需要分析方能得出的结论,往往上升到理论高度。无法确定时,先找现象,排除现象,即可作答。若问实质目的、本质目的,技巧同①
例如:“世人结交须黄金,黄金不多交不深。……”这首唐诗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人际关系的庸俗 B社会风气的败坏
C商品经济的发达 D价值观念的更新
③材料类: 必须紧扣材料,材料不能反映的选项,即使是真理也不能选;
普通单选题最符合材料内容者当选,组合型选择题部分符合即可,概括为“单选从严、多选从宽”
例如:古代谚语“千生意,万买卖,不如翻块地”反映了
A封建社会以农为本 B封建经济的特征是自给自足
C封建社会商业繁荣 D封建统治者重本抑末
再如:洪仁王干《资政新篇》中说:“兴银行。倘有百万家财者,……或三四富民共请立,或一人请立,均无不可。”又说:“准富者请人雇工,不得买奴,贻笑外邦。”这表明他 ①提倡发资本主义工商业 ②赞成成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制 ③维护平均主义分配原则 ④允许贫富差别存在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④比较类: 相同点:抓住比较双方,对选项一 一“试商”;不同点:特别要注意题干的主语。
例如:19世纪90年代清政府与列强签定的条约与40~60年代签定的条约相比较,最显著的不同点是增加了
A.割地的面积 B.赔款的数额 C.开放的口岸 D.列强办厂的特权
再如: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不同时期提出的土地政策的共同点是
①体现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 ②消灭封建剥削制度③维护农民基本利益④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⑤主要类:主要影响往往是最深远的起到实际效果的,主要原因往往与根本原因重合。
⑥各类题目:选择题要一次性完成,不得空题; 相信第一印象,决不轻易改动,除非确认所改选项是正确的。
2、非选择题:
①带着问题读材料
②提取有效信息、注意材料出处;紧扣材料、然后再联系课本;
③问现象、问观点、问状况时(往往在第一问):
A坚持逐条概括(找句号、分号、省略号,分层次);
B合并同类项原则(同类答案合并为一点);
C“从个别现象到一般结论”的原则。
例如:三幅图:图一农民种棉花,图二商贩收购棉花,图三商贩把棉花运至手工作坊。问题:反映了什么现象?
常见错误:商贩收购棉花,再贩运到手工作坊
正确答案: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区间长途贩运兴起,商品经济渗入农村。
④审题:找到限制语、提示语、设问语
A时间点或时间段(年、年代、世纪、时期、阶段)——限制语,确定答题范围;
B“结合、联系、概括、用” ——提示性语言,结合什么答什么。
C“有何不同、为何不同?有何变化、为何变化? 有何相同、为何不同? 有何特点、特点的成因? 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有何影响? 如何理解?” ——设问语
例如:根据所学知识说明商帮兴起的原因,据材料一归纳商帮活动给经济带来的影响。
(提示语) (设问语) (提示语) (限制语) (设问语)
再如:结合有关社会背景,概述1949年以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兴衰过程。
(提示语) (限制语) (设问语)
⑤组织答案:
A迁移基础知识,所问必所背,所背没有方可自编;
(相信一年来的努力足以顺利解决大部分问题,
我要多用平时所背的历史专业语言答题,不能太通俗,如“皇上、打不过”等;
换个新情景,或者设置一些审题障碍,逃不过我火眼金睛,都是常见题目的变种;
少数问题好象无法解决,我只有编了,那也要用规范语句编。)
B力求多写,有把握的先写;最好只增加不删改,除非跑题了。
(唯恐阅卷人累了,一眼看不见答案就把我毙了)
C坚持“回头看”原则,打开思路;
(凭感觉写出两点我就写不出来了,
回头分析,发现刚才是从政治经济两方面分析的,那么我还可以再从文化方面分析分析)
D根据分值判断大小、多少;
(某题只有两分,我顶多写三句话;
某题八分,我只写了三点,无论如何要换个角度再写一到两点。)
E结论、启示要联系前几问分析,要精练,不会精练就缩句,力争上升到理论高度。
(我先看前几问,第一题问的是“经济上出现了什么现象”,第二问是“黄宗羲的观点如何”。
我的结论是:经济上有了新现象,思想上就有新观点。
缩句:经济决定思想,再上升到理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⑥答题格式:序号化、要点化、段落化
A对号入座,错号零分;一问一答,漏问丢分。
B序号由大到小;
某题共三问,第一问“哪些现象?”,第二问“什么原因?”,第三问“有何结论?”
1、现象: ①… 2、原因:①… 3、结论:①…
②… ②… ②…
③… ③…
|
|
我这样答:
C字迹清晰,字号适中,有字距、行距,注意扫描效果;中速书写,注意用时。
二、基本概念:
(几乎所有的概念在词典上都有答案,这里老师介绍的是通俗化理解,不是很准确,但是很管用。)
1、生产方式、生产力、生产关系、生产资料、生产工具、生产资料所有制:
(1)概念的通俗化理解:
生产工具:发展生产使用的工具,如:铁犁、牛耕、机器等。
生产资料:发展生产所需的资料,包括生产工具和劳动对象,封建社会的劳动对象和生产资料主要是土地。
生产力:包括生产资料和劳动者。
例如:农民用铁农具种地。
其中农民是劳动者,铁农具是生产工具,地是劳动对象,铁农具和地是生产资料,合起来是一种生产力
生产关系:人们在生产中形成的关系,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人的地位、产品的分配方式。
就是:生产资料归谁,谁剥削谁,生产的东西归谁。
生产方式:就是以什么方式生产怎样进行生产。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其中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例如:地主把土地 租给农民耕种,农民交纳地租,剩下产品归自己。
(生产资料所有制) (人的地位) (产品的分配方式)
(生产关系)
(2)以上几个概念的关系: 劳动者
生产力 生产工具
生产资料
劳动对象
生产方式 生产资料所有制
生产关系 人的地位
产品的分配方式
2、帝号、庙号、年号、谥号:
①帝号:就是皇帝的称号、称呼,庙号、年号、谥号都可以作为皇帝的称号。
②庙号:皇帝死后获得,按家族辈分确定,称“某祖、某宗”,如汉高祖、唐太宗等
③年号:中国古代以干支纪年,六十年一循环。
为防止纪年重复混乱,新皇帝登基后往往改元,就是改年号,有的皇帝还多次改元。
如唐太宗年号是“贞观”、唐玄宗的年号是“开元”和“天宝”,唐高宗的年号有14个,感觉不大顺利就改。由于明清时期的皇帝大多是一个年号,所以习惯上大家以其年号称呼之,
如:称明成祖为“永乐大帝”,称明思宗为“崇祯皇帝”,称清世祖为“顺治帝”,称清世宗为“雍正帝”。
④谥号:皇帝、皇后、名臣死后依据其生前事迹所定的称号,如“武帝、文帝、炀帝”
小规律:两汉皇帝多称呼谥号,如刘恒的庙号是汉太宗,谥号为孝文皇帝,称汉文帝;
唐宋皇帝多称呼庙号,如李隆基的庙号是玄宗,谥号为明皇帝,称唐玄宗;
明清皇帝多称呼年号,如万历帝、嘉靖帝、康熙帝、光绪帝等。
3、权利、权力、皇权、王权、政权、神权、族权
①权利与权力:权利是个人或团体依法行使的权力和享受的利益,如人民争取民主权利;
权力是统治阶级或政府的强制力量,如封建社会不断加强君主的权力。
②皇权与王权:皇权指皇帝的权力,王权指国王的权力
如:西周的宗法制保证了王权的稳定过渡,雍正设军机处强化了皇权。
③政权、神权、族权:
政权指政治上的统治权力,也指政权机关,如:封建政权;
神权指神化的权力,如: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神权和王权结合,文艺复兴打破了欧洲天主教的神权统治
族权指族长对家族的支配权力,如:宗法制度维护了奴隶主贵族的族权。
4、近代、近代企业、近代化、现代化
(1)近代:是历史阶段时间
中国近代:1840~1949年,其中近代前期为1840~1919年,近代后期为1919~1949年
世界近代:从14~16世纪资本主义的兴起,到一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
(2)近代企业:达到近代生产力水平的企业,
即使用机器生产,吸收工业革命成果的企业。包括洋务企业、外商企业、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3)近代化:政治、经济、思想向近代发达国家学习,即向近代西方资本主义学习,
(4)现代化:向现代西方发达国家学习,追赶现代潮流,
我国现代化的目标是:到21世纪中叶,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四个现代化,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由于近代在近代的人看来就是他们的现代,所以有时也把近代化称为现代化。
5、工人阶级、无产阶级,无产阶级专政、人民民主专政
①工人阶级和无产阶级: 工人阶级指手工工场中或工厂中,出卖劳动力为生的阶级,
无产阶级指不占有生产资料依靠出卖劳动力为生的阶级。
由于工业革命前,手工工场的工人拥有一定生产资料,故只能称为工人阶级,
工业革命后的工人阶级方可称为无产阶级;在我国,赤贫农民也称为无产阶级。
②无产阶级专政和人民民主专政:
无产阶级专政是指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的国家政权,
主要任务是防止内外敌人破坏,保证社会主义建设的进行;
人民民主专政是指工人阶级为领导、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政权,
由于工人阶级为领导,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无产阶级专政。
6、资产阶级革命\民主革命\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
①资产阶级革命:资产阶级领导的反对封建主义(个别国家如美国是反殖民主义)、争取资产阶级民主、发展资本主义的革命。如: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
②民主革命:由于资产阶级革命反对封建专制争取资产阶级民主,所以又称为民主革命或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③中国的民主革命:由于1840年以后中国革命任务是反侵略反封建、争取民主独立,所以中国革命也称为民主革命或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根据领导阶级不同中国民主革命又分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两个阶段
旧民主主义革命: 资产阶级领导,追求资产阶级民主,反帝反封建,但不够彻底。
新民主主义革命:无产阶级领导,争取新型资产阶级民主(即人民民主),彻底反侵略反封建,其前途是社会主义
④社会主义革命:无产阶级为领导,反对资产阶级统治(夺取政权和生产资料),建立社会主义国家。
有暴力革命与和平改造两种方式。如:俄国十月革命、中国的三大改造
7、列强对外侵略扩张主要方式的变化:
①早期(工业革命前)殖民扩张:直接掠夺财富
(掠夺黄金白银、奴隶贸易、垄断商路等)
②19世纪中期(第一次工业革命后):武力为后盾的商品输出为主
(在本国生产,到外国卖商品,不让卖就武力打开大门;列强追求低关税、通商口岸)
③19世纪末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资本输出为主
(在外国办工厂、开银行、修铁路,生产的产品在当地卖;列强追求设厂权、减免内地税、通商口岸)
8、资本、资金,资产阶级、资本主义,
①资本和资金:资金指货币、本钱;资本包括生产资料和资金。
例如:列强通过殖民扩张积累了资本;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由于资金少、规模小、技术落后,对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存在依赖关系。
②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 资产阶级是占有资本剥削工人的阶级,是一个阶级;
资本主义是资本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经济的简称。
例如:工业革命的完成壮大了工业资产阶级,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9、民族资本主义、外国资本主义、官僚资本主义
①民族资本主义:是指近代中国私人兴办的资本主义,它受外国资本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制约,长期不能充分发展。又称中国资本主义。
②外国资本主义:是指外国人兴办的资本主义,它瓦解自然经济,压制民族资本主义。
③官僚资本主义:是指中国政府兴办、官僚控制的资本主义。如:四大家族。
10、君主制、君主立宪制、共和制、民主共和制、总统制、议会制、代议制
①君主制:以君主为世袭的国家元首的政治制度,包括君主专制和君主立宪制。
如:中国封建社会始终实行君主专制,今天的英国、日本等国实行君主立宪。
②君主立宪制:君主为世袭的国家元首,但君权受宪法限制,本质上是资产阶级专政。
A议会制的君主立宪制:君主是国家元首,但无实权;议会掌握立法权;议会选举产生内阁,内阁掌握行政权;最高法院掌握司法权。三权分立。 例如:资产阶级革命后的英国
B二元制的君主立宪制:君主是国家元首,君主任命内阁掌握行政权;议会掌握立法权,但法案需经君主批准;最高法院掌握司法权。形式上也是三权分立。 例如:1871~1918年的德国
③共和制:没有世袭的君主,国家元首和权利机构定期选举产生。例如:美国、法国等。
④民主共和制:即共和制
A总统制的民主共和制:总统由普选产生,是国家元首,掌握行政权;议会由选举产生,掌握立法权;最高法院由总统任命、议会批准,掌握司法权。 如美国
B议会制的民主共和制:总统由议会选举产生,是国家元首,任命总理掌握行政权;议会由选举产生,掌握立法权;最高法院掌握司法权。 如1870年后的法国
⑤代议制:又称议会制,是指由选举产生的民意机关行使国家权力的制度,这种代表民意的机关就是议会,或称国会。
三、中国历史分期:
1、中国古代:
先秦时期(原始社会、夏、商、西周、春秋战国)
秦汉时期(秦朝、西汉、东汉)
魏晋南北朝时期(或六朝时期)
隋唐时期
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或宋元时期)
明清时期
2、中国近代:
开始沦为半殖半建社会时期(19世纪40~60年代)
近代前期 完全沦为半殖半建社会时期(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
半殖半封社会深化时期(1901~1919)
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时期(1919~1924)
大革命时期或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或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1924~1927)
近代后期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或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27~1937)
抗日战争时期或第二次国共合作时期(1937~1945)
解放战争时期或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45~1949)
3、中国现代:
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1949~1956)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6~1966)
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1976)
徘徊中前进、两个凡是时期(1976~1978)
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1978~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