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段”,即“导读自学——交流解惑——探究拓展——总结提升——巩固落实”
“问题情境”,即教学的各个环节,离不开问题化、情境化,学生通过体验感悟,完成学习目标。
一、操作程序
(一)、出示目标,引导方向。学习目标是指学生的学习行为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它具有导向、激励、聚合等作用。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制定学习目标,以目标指导学生的学习行为,达成学习目的。导入可以以较热的时政新闻,也可是实际生活事例事件等情境来引出新课,加上教师声情并茂的语言讲述,起到抓住学生注意力,然后引出目标。出示的目标应该问题化,有目的的设疑问难,引导学生有序学习,尤其是教师提出的系列化问题,为学生指明了学习、思考的方向。
(二)、依据目标,自主预习。学生的学习过程应该是从“有问题”到“没有问题”再到“有问题”的求知过程,因此教师要让学生带着问题预习书本找出答案。学生应把书本上的基本概念、原理、重要的句子、段落勾划出来。学生自己设置一些问题,对认识模糊的知识和不懂的知识尤其要“慢读、细读”,仔细考虑,等待和同学的交流和老师在课堂上的引导与体会。
(三)、取长补短,合作学习。政治教材设计非常注重生活化教育,学生的生活体验又各不相同,因此学生之间应该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学生自学以后,为了更好的完成学习目标,以及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生生互动,学生思维活跃起来,发表自己的见解,表现自己,帮助他人。通过学生讨论可以培养学生对自然对社会和对人生的感悟,启发学生正确理解和判断事物,还能能培养学生的交流合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达标训练,反馈成果。学生需要掌握和理解知识,通过练习有利于学生检测知识的理解程度,同时,反过来巩固、加深和反思对知识的理解。学生在自主预习、合作学习后要检测自己学习的状况。进行预习环节中的训练更能促使学生主动思考,主动探究,增强学生学习的能力。
(五)、展示交流,解惑答疑。学生展示根据自学和合作学习完成的学习目标情况,可以学生主动回答,可以小组推举,可以教师点名制定学生回答。教师根据学生的展示情况,以及教师通过批改发现的学生在预习环节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的解答,澄清学生思维中的疑点、误点,达到对知识的全面理解。
(六)、创设情境,提升能力。在需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澄清疑点的地方创设情境,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能力的提升。可以利用多种教学手段提供素材让学生进行评讲、表演等,渲染教学气氛,使学生置身于特定的情境中,通过体验,引起学生的心理共鸣,从而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当堂训练,矫正巩固。学生的学习过程也是实践过程。因此,不可缺少训练这一环节,通过检测实现矫正与巩固。可以当堂通过课件和导学案的形式出现,题量一般六、七题,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要求不一样,这样有利于提高所以学生的兴趣和效率。
二、注意问题
1、时间的安排。该模式在时间的安排上最好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安排在上节课的后十五分钟左右,本节课的前十分钟学生展示交流预习成果、教师有针对性的讲解学生在预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当然,当然为了课程的完整性也可以在本节课的完成。自主学习的时间最好安排在上节课后十五分钟,首先是因为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有区别的,有的学生能够很快完成学习目标,而有的学生就较慢,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要给学生一个课后弥补的机会,否则,教师就是变相的“歧视”了那些自学能力较慢的学生。其次,学生在十五分钟左右的时间内,绝大部分学生能通过自学、讨论完成导学案上的预习目标和达标训练的,下课教师把导学案收上来批改,通过批改可以全面准确的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这样,教师上课便会更有目的性。
2、充足的预习时间。该模式尤其强调预习。预习时间包括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完成达标训练。教师要传授学生知识,教师更应该传授学生学会学习知识的能力。
首先,要放手给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阅读、提炼、归纳、反思等这些学习能力。自主学习主要是对文本的阅读和思考,教学中没有对文本的阅读或抽主干读,那学习的质量肯定低,也达不到预期的目的。如果教师有这样一种认识:学生通过预习都知道了学会了,我上课再讲这些,我的威信不是大打折扣了。这是非常错误的。一是对新课改精神的反动,即是选择生本还是师本的问题。二是会直接影响教学质量不利于学生的学习。“让我听到的,我会忘记”,没有预习做铺垫,教师讲课的效率一定是低效的。三是不利于教育的公平,接受能力较慢的学生在不预习教师讲的过程中会越来越差。
其次,要放手给学生合作学生,以达到在知识上取长补短,同时,培养学生分享、协作和交往的能力。关于合作学习,公开课必用,常态课不用是非常普遍的。有些教师认为,讨论或其他形式的合作学习,效率低、学生参与的热情不高。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也确有情况如此。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我们根据观察发现,或是缺少预习,学生无话可说,或是一直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产生依赖心理,认为教师给答案来的更直接。但在有充分预习并且需要展示或教师检查的情况下,学生交流与借鉴的热情就会高涨起来。在教学中,这个环节可长可短,但一定要有,这会让学生学会倾听不同的声音看到其他同学的闪光点以及从别的同学身上学到有用的东西。
再次,达标训练也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有些教师在上公开课的时候是没有练习的,甚至常态课也没有,因为有些教师认为,这是机械训练,是违背课改精神的,或因为课堂教学内容较“多”,没有时间。这都是不对的,学生需要掌握和理解知识,通过练习有利于学生检测知识的理解程度,同时,有利于巩固、加深和反思对知识的理解。预习环节中的训练更能促使学生主动思考,主动探究,增强学生学习的能力。
3、“探究拓展”过程中问题化的情境创设。传统意义的课堂是教师的满堂灌和一言堂,突出了知识的单向传递,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课堂教学必然是低效的。“让我参与的,我会理解”,教学情境的创设有利于学生积极性、主动性的发挥,通过情境的体验,有利于学生真正理解构建知识。所以,创设适合教学内容的情境是必须的,但创设的情境要少而精。不要过于花哨,以能够让学生通过情境,有体验、有理解、有感悟、有升华为好。否则,情境的变化频繁,学生的思维会跟不上,或者变得混乱。比如,在“征税和纳税”的教学中,如果设置了几个情境:“某人经营了一家公司,经营中遇到困难,想不交税或少交税”引出税收含义和特征;“某公司最近从纺织厂买回一批布,共付款5万元经过设计和制造服装,制成的服装价值为20万元公司需要缴纳什么税?”引出增值税,“老王酷爱买彩票,喜中20万大奖,他到体彩中心领奖金,但只领到16万,他很困惑:怎么少了4万元?”引出个税;“图片展示教育医疗交通国防等”引出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小张去超市购物,发现有个活动,不要发票有礼品”明确违反税法的行为。情境的创设非常好,但一节课听下来,会感到衔接生硬,学生需要不断转换场景。依据少而精的原则这样改进:“小张的父亲经营一家服装制造加工公司,非常成功,企业和个人都需要交纳很多税,父亲想不交或少交”然后设置三个问题,“小张的父亲能不能不叫或少交税?”引出税收的含义和特征;“小张父亲个人和企业需要交纳什么税?”引出个税和增值税;“小张想劝父亲应该诚信交税,他该怎样说?”引出税收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纳税是公民的义务。这样少情境,情境问题化,步步推进,节约了课堂时间,学生的思维具有连贯性,效果也更好。
三、课例
《市场配置资源》
导读自学。上节课的后十五分钟左右学生预习本课。在这个时间内,学生依据导读提纲自己阅读教材,小组或同位之间对预习的成果进行讨论交流,完成导学案上的达标检测题。教师课后批改达标检测题。
交流解惑。本节课前十分钟,学生依据导读提纲展示预习成果。然后教师在此基础上讲解上节课通过批改发现的问题。本节课通过批改发现学生不能理清“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的区别。教师带着学生再次阅读教材中三者的概念,明确自发性强调为了自己利益不择手段,盲目性强调盲从、一哄而上,滞后性强调时间差。学生纠正错误,并完成纠错训练。
探究拓展。情境创设,讲授新课。为了让学生更好理解本课的重难点以及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我改编了高庆堂老师的一则小品《兰州拉面》,课前十分钟课间时间找两个学生熟悉台词,上课表演,大致内容如下:
老板:拉面了……拉面了……,正宗的兰州拉面。
顾客:给我一碗拉面。
老板:(边抹鼻子边做拉面)盐得多放点——压饿,牛肉得多放点——省钱(对着学生“奸笑”:嘿嘿)。来了……
顾客:喝拉面。(猛的把碗放下来)真咸呀!
老板:可能油放多了。
顾客:(大骇,对着全班)油放多了,就是咸味了!
不喝了!多少钱一碗?结账!
老板:十元。
顾客:面这么少,怎么还这么贵!
老板:五元一小碗,十元一大碗,没钱干瞪眼。
顾客:遇到黑店了,又脏!又少!又咸!又贵!太倒霉了! (下场)
教师提出问题一: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
学生:反映了黑心老板坑骗消费者。
问题二:市场上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学生:黑心老板为了追逐利润不择手段,这是市场自发性引起的。
问题三:面对这种情况,你认为应该怎么样治理?(学生可以简单讨论)
学生回答非常踊跃,教师从国家、经营者、消费者的角度进行总结。
问题四:市场既然有缺陷,我们为什么还要大力发展市场经济?
学生:市场有市场的优点。
为了加强理解,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78页漫画,继续提出问题。
问题一:假设你是钢材生产商,你怎么分配这批钢材?
学生:给出价高的。出价高说明需求更强烈。
教师总结:对。这说明市场能够通过价格及时、准确、灵活地反映供求关系的变化,从而实现资源配置。
问题二:假设你是几个生产商中的一人,你想把钢材卖出去,挣更多的钱,你怎么做?(教师可以做简单提示:怎么样才能在竞争中处于有利位置?)
学生提出很多各项措施,教师总结:在市场竞争中,生产者为了获利,会积极调整生产,从而推动科技和管理的进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资源的有效利用。
总结提升。教师做课堂总结:市场是一种有效的资源配置方式,调节人、财、物在全社会的配置。但市场也有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局限性,有些企业会为了追逐利益不择手段,比如,前几年影响比较大的——(学生接着:三鹿奶粉事件)。对,还有最近的酒鬼酒含塑化剂事件。所以,我们要从国家、经营者、消费者等多角度来规范市场,以让市场健康发展。
巩固落实。学生完成导学案上的“当堂检测”部分。
大约留十五分钟左右的时间要求学生依据“导读提纲”预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