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科的地位及作用
由国家教育部制订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生物属于科学领域,科学领域中还有物理、化学和地理的一部分。因此生物课程是科学课程。《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规定科学领域中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其必修学时和学分是相同的,即改变了过去厚此薄彼的不正常状况。
二、新课程标准下的课程设置及特点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 (实验)》所设计的高中生物课程的结构包括:必修模块是确保所有高中生都达到共同要求,选修模块是在达到共同要求的基础上,满足学生在不同学习领域中进一步发展(有个性的发展)的需要。无论必修或选修,每一模块的学习并通过考核,可获得2学分。
选修模块的学习,允许零选择、选部分或全选,以有利于满足学生不同的兴趣和个性差异,形成个性化的课程修习计划,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连同必修模块一起,从课程结构上保证了适应社会需求的多样化和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三、相关选修课程
高中生物选修模块的教材,包括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选修2《生物科学与社会》和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三册。为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而设计。
1.生物技术实践
重在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动手操作、收集证据等科学探究的能力,适于继续学习理工类专业或对实验操作感兴趣的学生学习;本模块的主要特点是突出了科学探究和操作实践,兼顾了背景知识和科学原理的介绍。
2.生物科学与社会
围绕生物科学技术在工业、农业、医疗保健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应用,较全面地介绍了生物科技在社会中的应用,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生物科学技术在社会中的应用,适于继续学习人文和社会科学类专业及直接就业的学生学习。
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本模块以专题形式介绍生物科技几个重要领域的研究热点、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更加重视介绍现代生物科技的原理、方法和技术及其应用,以开拓学生视野,增强科技意识,激发学生探索生命奥秘和热爱生命科学的情感,为进一步学习生物科学类专业奠定基础。
四、学习策略
1.学习生物学知识要重在理解,勤于思考
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各章节内容之间,也是紧密联系的,因此,我们在学习这些知识的过程中,不能满足于单纯的记忆,而是要深入理解,融会贯通。对所学知识进行精加工,形成知识网络,使之条理化、结构化。同时还要善于思考,让自己像科学家一样主动参与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并从中获取知识、发展技能、培养综合能力。
2.要重视理解科学研究的过程,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
生物科学的内容不仅包括大量的科学知识,还包括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因此,我们不仅要重视生物学知识的学习,还要重视学习生物科学研究的过程,并且从中领 会生物科学的研究方法。如:在学习《细胞结构》一节内容时,就可通过“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了解生物科学的研究过程,学习并掌握生物科学的研究方法——“流动镶嵌模型的建构方法”“同位素标记法”。培养自己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思维方法。
3.要重视观察和实验
生物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不重视观察和实验,是不可能真正学好生物学的。在生物学的学习过程中,实验的作用不只是让我们通过实验过程理解实验原理,掌握实验技能,而且生物学实验也是学生进行体验学习的重要形式,在做每个实验之前,要认真阅读实验指导,明确实验原理、目的和材料用具的用途和用法。在做实验时,要仔细观察,如实记录,认真分析,得出结论,更要亲自动手,认真操作,不怕失败。另外,要学好生物学观察也是非常重要的,观察时,要针对不同的观察内容和观察目的,设计不同的观察要求,如观察实物(标本、模型 要先整体后局部;观察实验现象时,要注意现象的动态变化和观察的细致性;在整个观察活动中还要注意“在观察中思考,在思考中观察”。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注意观察生命现象,注意培养自己的观察能力。
4.重视课堂教学,学会听课
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场所,听课积极性及其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学习的效果。听课并不是被动地接受信息,而 是情、听、想、问、记等相结合,主动地探求知识。“情”就是要求上课时要精神饱满,充满热情,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听”就是要集中精力,全神贯注地跟着老师的思路走,务必把老师讲的内容听清楚。
具体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在听的过程中将课文中的文字变成形象具体的画面或图表,在听的过程中把要理解的文字跟 具体的事物或结构结合起来,并对文字所描述的现象、结构、原理做到真切的理解。如: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过程、酶与温度的关系、细胞分裂过程、减数分裂过程中DNA或染色体的数目变化等都可以用动画、图表来描述。
第二:在听的过程中进行分析、综合,从而把文字、画面和图表中得到的具体知识上升到本质的认识。如:细胞核的功能是遗传物质储存和 复制的场所,是细胞遗传特性和细胞代谢的控制中心。那么怎样理解细胞核是细胞代谢的控制中心呢?我们通过分析和综合知道,生物性状的主要体现者是蛋白质,细胞内的化学反应都需要酶的催化,而酶的化学成分就是蛋白质,缺少相应的蛋白(酶),细胞的代谢就难以实现,也就是说如果控制了酶的合成,就可以控制细胞内的代谢,而控制蛋白质(酶)合成 的就是细胞核内的遗传物质(DNA)所以说细胞核是细胞代谢的控制中心。
第三:在听的过程中学会知识的迁移和运用,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如:学习酶与温度的关系时就要联想到酶与pH值的关系,就应联想到如何改变大棚温度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第四:在听的过程中要注意老师讲课的语调和节奏。比如:对某些重点知识老师可能会加重语气,或重复叙述;对某些内容可能采取疑问的口气,引导学生生疑、思考;对某些理论有可能有目的地讲半句,留半句,让学生去推导或总结;“想”就是思考,要对老师的分析、阐述和概括多想几个“为什么”。我们学习某一结构特征或生物学理论,就其过程而言,实质上是由不知到知,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的认识过程,这个过程大致包括三个阶段:即对课本知识的 初步感知、深入理解和消化吸收。在初步感知阶段,主要要去发现书本“描述的是什么”,在深入理解阶段,主要要去发现该内容“是什么意思”,在消化吸收阶段,主要要去发现该理论“有何作用,如何作用”。比如:基因概念的学习,初步感知阶段就是要知道基因能控制生物的性状,是DNA上的一个片段,但不是任意的一段,这一段要具有遗传效应, 更不是染色体上的任意一段;深入理解阶段就是要将基因与脱氧核苷酸、DNA、染色体、性状的关系搞清楚;消化吸收阶段就是要将基因是如何控制性状、基因出现问题对生物体本身有何影响、在基因研究方面有何重大进展、如何利用基因工程为人类服务等问题弄明白;“问”就是要对于没有听明白的或产生不同看法的地方提出质疑,敢于提出与老师不同的观点 解法等。学生在学习及思维过程中,应该产生各种各样的疑问(哪怕是不符合常理或实际的疑问)。因为产生疑问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积极思维的过程,一个促进对课本知识理解的过程;“记”就是要做标记,记笔记。学生适当记笔记,可以手脑并用,加强记忆效果,并可以为今后复习提供帮助。记笔记要避免将笔记记成老师上课的流水帐,不加选择的全部记下 也要避免将笔记记成老师板书的翻版。记得多,记得乱就会与听课及思考发生矛盾。记笔记应做到“三记三不记”,即重点问题、疑难之处、书上没有的记;次要问题、易懂之点、书上有的不记。另外还可以记下对某些问题的看法或想法。记笔记不一定都要记在笔记本上,要视具体情况而定,有些内容,如小标题、序号、对某些词语或概念的解释、对文中某句 话的补充等可直接记在书本的空白之处。记笔记不一定每次都要用文字表述,有时还可以用符号,如黑点、直线、箭头、三角、惊叹号、问号等,但用符号表达时应注意两点,一是符号的意义必须明确,并且要贯彻始终;二是符号不能过多过密,否则重点难以突出。如果听课、思考与记笔记发生矛盾,要先跟随老师的思路听课,避免老师讲授的内容无法理解 没有记好的笔记先写下标题或作出标志,课后再补充完整。
5.做好课后的复习整理
要学好生物课,课后的及时复习巩固也是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上课后应及时对照教材对课堂笔记进行梳理、补充、拓展,还可以对书中的插图加以注释、比较、迁移,将不同的知识内容用各种不同形式(文字、图形、曲线、表格等)加以整理,例如对种群 的学习,可用文字叙述定义、用图形表示年龄组成特征、用曲线表示数量变化(增长状态与平衡状态)、利用计算测定种群密度、运用表格比较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等。这个过程可加深理解、记忆,并能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6.要重视理论联系实际
生物学是一门与生产和生活联系非常紧密的科学。我们在学习生物学知识时应该注 意理解科学、技术、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理解所学知识的社会价值,学会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指导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学习,解释一些现象,解决一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