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笔者憧憬丹麦的儿童教育,那是一种沁人心脾的感觉,没有优秀生,只有快乐学习的理念。我们的教育思想、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评价制度,以一张试卷的分数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与教育教学水平,涌现出了一批品学兼优的模范生,但同时也创造了相当多的“差生”, 差生已经成为了功利化教育的牺牲品。面对差生我们要学会宽容;学会批评;教师要树立威信 。教育需要天使,不需要魔鬼,我们的校园应该成为幸福自由民主的天堂。
【关键词】:快乐学习 “功利化” “差生” 宽容与威信
曾经拜读过这样一篇文章《丹麦人的快乐童年》,我憧憬这种教育,相信你也会兴奋于如此的一种教育理念,希望读到这篇文章的人都能分享到这种清新的感觉。
文章大概是这样的:作为一位丹麦家长,你会收到一份没有“成绩”的成绩单。丹麦的孩子交给父母的是一份“四格成绩单”,上面没有语文、数学、社会、自然的分数,没有排名。这份成绩单是由孩子自己或写或画完成的,上面只有四个格子,分别是“最喜欢的事情”、“最讨厌的事情”、“最擅长的事情”以及“最希望学习的事情”。这份四格成绩单是每学期末教师与家长面谈的根据,重点不是分数,而是孩子的发展,个性以及与同学的相处。幼儿时期,重点在孩子适应力和社群能力的培养;年纪稍长,重心逐渐转移到好奇心的激发,训练孩子跨领域的知识运用,以及多元地认识自己。丹麦的孩子,有作为孩子的自由,而不是从小就逼迫他们掌握学习技巧。为了学习良好的社会能力,幼儿园必须确保孩子能与其他人互动,能有开放、包容和尊重他人的心。带有包容、尊重与自由的丹麦教育让学生自主地爱上了学习,充满了探索,学会了生活。
读到这里,笔者感慨于丹麦孩子快乐的童年,感动于丹麦孩子的品质生活。我们的教育已经习惯了评选“三好学生”、“第一名”、“品德优秀生”等等,但在丹麦教育中,他们的教育理念和我们不同,反对评选优秀生,始终关心那些落后的孩子,也就是令我们头疼的问题生。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孩子的更好发展。快乐的学习理念,造就了孩子追求自己天赋与个性的自主的文化氛围。尽管,在这种教育氛围中可能会缺乏一种竞争精神,但是,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的孩子,有安全感,有自信,懂得如何尊重人与被尊重,懂得如何包容人与被包容,于此同时孩子的各种潜能将被激发出来,作为孩子的各种可能性即将被塑造,探索的欲望,创新的自由,张扬的个性,一切皆成为可能。我们承认增加知识固然重要,但若一个人无法体验多元化的人生,离开五彩缤纷的生活,缺乏一种探索的冲动,那么所有的知识都没有力量,所有的生命即将枯萎。
我们不禁想问在我们的教育中,到底谁制造了差生,谁制造了这么多令家长和学校头疼的“问题生”。而我们,身为教育者,还时常以鄙夷的眼神去审视她(他)们,唾弃她(他)们,使她(他)们遭遇了各种非礼的待遇。
作为一名英语教师,见证了中国教育十几年来的改革,但是越改教师越疲惫,越改学生越累。可谓轰轰烈烈课改,扎扎实实应试。有人说教育改革,只是“穿新鞋走老路”,或者说,“换汤不换药”,还是以一张试卷的分数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与教育教学水平以及决定一个学校的优劣,期中考试、期末考试,其间是极其频繁的“月考”、“周练”。校长以优秀率,良好率,及格率,平均分来评价教师,如此的评价方式势必造成一些老师把眼睛盯在一两分的平均分上进行竞争,极大的心理负担和压力时时让教师和学生处于贫于奔命的状态,而我们的孩子也成为了考试的机器。不可否认,在这种教育思想、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评价制度之下,确实涌现出了一批品学兼优的模范生,擅长于做题,得高分,但同时也创造了相当多的我们眼中的“差生”。让我们带着一颗负罪的心理来关注一下这部分孩子的现状: 恨,恨自己“笨”、“不成器”;混,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悔,这部分“后进生”,他们为目前差人甚远而担忧和彷徨;灰,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
在对待“问题生”方面,许多的心理学专家也做出了积极的研究,明确指出目前的中国教育正在遭遇一场“共同灾难”,目前中国青少年教育中很多问题的产生都在于,教育思想、教育方式和教育评价体系过于功利化,许多东西为了便于操作都要转化为一种数量的指标,学生成绩一分之差,便有可能一个天堂,一个地狱,这种状态下,学生缺失了学习的内驱力,丧失了创新的冲动和求知的欲望,在一个社会中,如果人们只顾个人的眼前利益,不考虑长远发展的情况,最终将不得不一起吞食恶果,这便是社会的“共同灾难”。我们的教育者和家长不去考虑孩子本人的感受和利益,拼命地鞭打着他们往前冲刺,学钢琴,学书法,学舞蹈……这种“拔苗助长”的观念不管他们自身有没有意识到,但不可否认这是一种社会现实, 这种“适得其反”的教育带给孩子的是痛苦,带给家长的是痛心,带给社会的是悲哀,一旦发生,必将为之付出惨重的代价。我们似乎正在遭遇着这种共同灾难,我们的教育正陷于这种水深火热当中而不能自拔。不仅如此,我们仍在不遗余力地继续制造这种灾难,而且好像丝毫没有悔改的表现。难道不是“轰轰烈烈课改,扎扎实实应试”吗?世界本应是丰富多彩的,本来不应该存在所谓的差生,是我们功利化的教育和评价标准制造出了所谓的差生。差生,已经成为一种社会问题,我们不能回避。
今年,在江苏省2011年高考方案尚不明确的情况下,学校组织了高一年级文理分班,我有幸被安排在两个史地班,全班学生成绩年级排名在1000名之后,绝大多数同学在1300名左右,属于年级倒数100—200名。曾经我感到了空前的压力,因为这些孩子是全年级的“名角”,是所谓的“双差生”。但是,我现在认为自己是幸运的,因为有幸结识这些孩子,这些孩子开始让我反思我的教育教学效果,反思我们的教育教学现状。带着一份思考,履行一份责任,作为一名任课教师,在具体授课中,我慢慢发现,这些孩子真可谓“铜墙铁壁”,教师的苦口婆心的说教,对他们来讲,丝毫的作用都没有,反而有时候,会激起他们逆反的心理。他们,以往不被关心惯了,所以偶尔的关爱,他们觉着可能是对他们的“讽刺”或“挖苦”,他们对教师和学校充满的是敌意,他们开始用一种不信任的眼光看待世界,久而久之,他们的内心是空虚的、缺乏安全感的。
差生已经成为了功利化教育的牺牲品,请不要再牺牲他们,请您关心和关注他们。“关注和关心”既是目的,又是手段,关键是教师要考虑关注和关心的技巧和方式,能选择让学生喜欢的“关注和关心”,这才是成功的“关注和关心”。 在对待“问题生”时,我们的教师经常会有的态度是, 1、容易情绪化,盯着学生的“短处”,吹胡子,瞪眼睛。2、一味地讲听腻了的大道理,痛骂学生“屡教不改”。3、要求太苛刻,学生做不到,终于“仁至义尽”,决定放弃他。这实质是教师缺乏自信,缺乏耐性,心理浮躁的表现,它是“问题生”改变的一大障碍。由于“问题生”心理上长时间得不到相应的承认与满足,所以存在着严重的心理问题。那么,对待这些孩子我们应该怎么办呢?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慢慢的摸索感悟,有几条浅薄经验,道来与大家共勉。
1、学会宽容,学会尊重,让宽容与尊重树立起学生生活与学习的信心。
卢梭在他的名作《爱弥尔》中向我们展示了“自然教育”的神奇魔力,孩子在一个宽松和谐的环境下茁壮成长,生得健康可爱。要真正爱孩子,就要顺着天性自然发展,这让我想到教育的责任,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只要是孩子,他的成长,便是一个不断犯错、不断改错的过程,作为天真烂漫的海子来说,他们或多或少地都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黑点”,让孩子成为孩子,鼓励孩子犯错,所谓“吃一堑,长一智”便是这个道理。回顾一下,我们的老师和家长是怎么做的呢?学生一时成绩不好,他们最喜欢采用简单粗暴方法对付孩子;学生一时不听话,他们就吹胡子瞪眼睛;孩子一时做得不合己意,他们经常随口而出:“怎么这么笨”,“怎么给你说的,猪脑袋”……有人这样说,如果一个孩子,你一直骂他是“猪”,那么时间长了,他就真的成了一只“猪”。人言可畏啊。这样的学生不论做什么事,都往往囿于一个框框内,如同惊弓之鸟,不敢越雷池半步。暂且我们说,家长望子成龙心切,但其素质不高,我们还能宽容他们,那我们的老师呢,浮躁的心理,烦躁的情绪,无奈的表情,功利化的教学理念,结果导致学生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学生的天真无邪和好奇心也被扼杀了,很多的孩子在教师的评价中逐渐落伍了,我们制造了另我们头疼的“问题生”。
教育是一门艺术,孩子是即将被雕琢的艺术品,可有些老师并不懂得教育的艺术,教育的责任,始终带着一副功利的眼镜,面对学生时不时来一句 “笨的掐不动”“怎么给你说的,猪”,孩子们的自尊与自信,哪里经得起这样的折腾。我们要培养学生认识错误、敢于承认错误的习惯,唤醒孩子责任心,才能让孩子在心理、思想上起深层次的变化。其实学生很是希望能得到家长和老师的理解,能听听他们的心里话,能够站在孩子的角度理解孩子,倾听孩子的内心。适时的倾听,平等的交流,发自内心的帮助,胜似长篇大论的劝说,也只有宽容、平等、自由的教育氛围也才有利于学生的全面成长和个性发展,我们做的远远不够。
2、学会批评 ,让批评成为一种艺术,一种学生乐于接受的爱的艺术。
有些老师可能作为经验会这样对年轻的老师说,批评学生一定不能心慈手软,特别是对这些差生,批评时要狠,要一针见血,不能给学生留半点面子,要不学生不会怕你,他不怕你,那么,接下来更难管,可不要自己给自己过不去。或许这样做对有些孩子起作用,但是在我们班,它会激起“民愤”,学生会跟你急,结果可能是两败俱伤。所以,批评学生:
(1)首先尊重学生,让学生保持他的面子,树立起他首先做为人的尊严。
大家都知道,直接的批评会伤害人的自尊心,迂回批评却能体现你的机智、善良,有勇有谋,当一些教师为了保持自己的面子不失而去剥夺学生的面子,对学生大发雷霆,恶语相加时,我班90后的这部分学生绝对会跟教师对着干,让你下不了台,一场师生对峙的战事就此拉开了帷幕。批评学生时,我们应该注意批评语句的先后顺序,“怒责之后莫忘安慰”,让他知道,你仍在爱他而不是讨厌他,相反,如果用“ “如果再犯,我决不会饶你!”,“走着瞧,看我怎么整你”,“跟我逞能,小样儿”等命令式的结束语,只能给学生留下一个很不好的印象,在我班,如果这样的话,你的课堂很难顺利地进行下去。
(2)适时放学生一马,给学生主动反思的机会,而不要时刻将学生的军。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学生犯一次错误,我们只能批评一次。千万不要对同一学生的同一件错事或同一次错误重复同样的批评。 对学生的错误“穷追不舍”,或者对同一个错误频繁地批评,批评的次数越多,作用也会越低,这就叫边际效用递减。有人做了这样的一个比喻,你看那田里的青蛙,呱呱、呱呱、呱呱呱,老是在叫,谁还在意他,你看那早晨的大公鸡,啼鸣一声万家晓,这就是批评的技巧,语言的魅力。
3、正确处理“学生插嘴”的现象,巧妙机制地组织课堂。
在这个班级中课堂学生插嘴是十分普遍的现象。具体表现为:学生乱插老师的嘴,当教师在讲解或统一要求时,学生突然给你一句意想不到的话,有时惹得全班同学哈哈大笑;学生插同学的嘴,当同学在提出一个问题或解决一个问题时,有的学生会无意识地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不管别人能不能接受,课堂非常混乱,正常的教学任务完成不了。刚开始对这种现象十分气愤,后来,静下来想一想,这些学生能够插嘴表明学生还是听课的。等待,等待非常重要,面对学生的“插嘴”,等待可以给学生一个表达的机会,一个自由想象的时空,能真正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敢想、敢说、敢做,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他想说,就让他充分地说,他想发言,跟他一个平台,慢慢地,学生不乱说乱扯了,慢慢上路了,上课时说杂话的少了,真正想问题的多了,实践证明,这样做成功了。
4、教师要树立威信 ,在敬畏中感之以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1)依靠高尚品德树立威信 俗话说,德之不端,其本损焉。我始终本着以小处见大品德、大智慧的原则教育学生,同时也严格要求自己,地面上有一张纸,主动弯腰拾起来;某位同学感冒了,及时送去温暖的关怀,大多数情况下,学生还是很领情的。
(2)依靠率先垂范树立威信 俗话说:“己不正,何以正人”。教师要以身作则、严以律己,谦虚谨慎、表里如一,事无论大小,说到的就要做到。
(3)依靠广博知识树立威信 一位教师就是一本最好的教科书。我办公室有一位老师满腹经纶、谈吐幽默、妙语连珠,他们班的学生对他敬重有加,佩服的五体投地,这样的话老师的魅力也就升级了。
5、学会多角度评价学生,让“差生”在自信中生存,在自立中成长,在挫折中自强。
不听话的孩子也是可爱的,我们还应该说:成绩不好的学生也有可爱之处。他们也会关心人,他们也很义气,他们也有很多幽默的故事。走进他们,别放弃他们。社会是多元化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我们的评价体系也应该是多维度的,即我们不能用学习成绩这一单一的评价标准去看待学生,而应当从不同的视角,多维度的评价学生。当然,这个原则的大前提是热爱学生,关注学生,不断地去解读学生,只有热爱学生、读懂学生才能消除对学生的偏见,只有对学生付出真诚的师爱,才容易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爱的影响会让学生发生质的变化,让他们也生活在自信和自立中。
教育需要天使,不需要魔鬼。让我们成为天使,让我们的校园成为幸福、自由、民主的天堂,不要让他成为酷冷的地狱。一个有良知的教师有责任去寻找、发现新的教育理念,教育思想,教育手段,去践行一种有人性、有魅力、有价值、生命化的教育过程。相信,你就是下一个永远美丽的尝试。
参考文献:
[1]滕大春.《卢梭教育思想论述》[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150-160.
[2]贺先蕙 《共鸣》 2007年第7期 28-30
[3]郑钢:《心理科学进展》,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2006,第4卷,第1期 ,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