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惊全国的杀人案件“马加爵案”令人深思,发人深省。马加爵作为当代一名大学生为什么走向杀人犯罪的道路,其根本原因是心理因素造成的,自卑心理在作崇。无独有偶,2004年4月10日江苏江阴又发生了一起类似马加爵案的特大杀人案件,罪犯陈志刚一夜间连杀两名亲密同学,其杀人动机也是因为同学看不起他,自卑心理在作崇酿成的后果。
以上的案例引发我们要思考,学校虽然把德育工作放在了各项工作的首位,但是还是有不少的青少年走向了犯罪的道路,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很清楚,就是学校的德育教育的重点要转移,即要以心理教育为重点。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和核心,要重视青少年的心理素质培养,这一点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以往的德育教育中忽视了学生心理因素的发展,当今社会正处在转型时期,激烈的竞争,传播媒介的影响,再加上学校过于强调升学率,新时期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堪忧,调查表明,很多学生的心理有问题,他们认为大千世界中没有地位,没有金钱活的没意思,对生活没有信心,对一切缺乏兴趣,认为自己的能力和水平不过如此。所以学校德育教育要遵循青少年心理发展的规律,探寻符合我国儿童青少年道德教育的规律和有效方法,为教育决策部门提供有价值的咨询报告,这是学校德育教育中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心理学研究表明,道德发展要经历一个有外向内,有他律向自律发展的过程。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霍夫曼说过:“道德的问题在于,违规者是否有避免伤害行为的动机,或至少在事后感到内疚并做出亲社会行为,以及即使在没有人看见他时,他是否还这样做。”因此把外部的他律转化为内在的自律是道德教育的关键,以往的学校德育教育中,只注重说教,让学生学习一些条例和规则,注重了他律而忽视了自律。今后学校德育工作的重点应是了解每个学生的心理,注重心理素质的培养,这要引起学校领导和每个教师的高度重视,要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之一。
每个学校都会有一些“行为偏差学生”,如果对他们的教育不当,今后很有可能会走向犯罪的道路,这些人的共同特征表现为不求上进,品德行为、学习成绩均较差,教育者以往多用一些传统的教育方法,往往收效甚微。其原因是没有解决根本问题,要了解他们的心理是怎么想的,只有这样才能有的放矢,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行为偏差学生的主要心理特征有以下几个方面:1、道德认知的偏差。2、感性淡漠缺乏正义感。3、有较强的逆反心理。4、以个人利益为核心的行为动机。5、来自家庭和社会环境方面的影响及心理挫折。6、很少思考、了解他们“偏”的成因中各种心理因素。针对这些特征,对行为偏差学生的要进行正确的心理疏导和行为矫正:①重视和开展品德心理形成过程中的团队认知辅导。②开展个别心理指导。③运用心理治疗的相关方法进行行为矫正,例如,松驰疗法, 激励法,运用同伴集体的影响实施行为矫正等。
学校德育教育中要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工作,心理教育的内容可以开设以下几个方面:1、 智力心理的完善教育。2、情绪心理的自我完善教育。3、意志心理的自我完善教育。4、交际心理的自我完善教育。5、人格心理的自我完善教育。6、适应环境心理的自我完善教育。7、自我评价心理的自我完善教育。8、心理行为的自我完善教育。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和外部事物,增强自我的心理防御能力和自我心理的成熟程度,强化理想教育、价值教育、创造教育和创新教育,将学生的逆反心理转化为创新的动力和追求崇高目标的巨大驱力。
另外,学校要建立专门的心理素质教育机构和科学教育体系,如建立心理咨询室,政教团委要建立学生心理挡案,了解各年龄段的学生心理特征,开设专门的心理素质教育课程,心理素质教育要进入课堂教学,在各学科教学中进行渗透,加强学生心理了解。